2024老区特色产业博览会(特产大会)暨地方特产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大会精致落幕
深秋气息正浓,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北疆大地处处硕果累累。11月1日至3日,2024老区特色产业博览会(特产大会)暨地方特产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大会,在呼和浩特市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这场品牌博览会紧凑别致,内容丰富,贴近产业发展实际、贴近生活。
据介绍,举办这场盛会旨在高质量办好中央交给内蒙古的“两件大事”,实现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关于“闯新路,进中游”的工作目标。为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展示老区发展成就,传承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实施品牌兴农,加快老区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兴边富民,实施兴边富民特色产业发展工程,扶持民贸和民族特需品生产。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提升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实施优势特色品种培育和动植物保护工程,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以培育因地制宜的土特产业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促进农业农村丰收,不断增加老区群众收入,接续推进共同富裕。
大会得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农牧、供销社、文旅、民委、商务、贸促会、工信、林草、文联、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全国特色产业发展联盟(筹)、内蒙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平台古农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联盟(筹)、内蒙古地方特色产品联合会主办,各省区市特产、农特产品、文旅、礼品等特色产业有关社团协办,内蒙古衡德品牌农牧特产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国恒经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一场以内蒙古乌兰牧骑及知青演出为主的老区特色红色文化展演,拉开了此次大会的帷幕。支持指导单位及主办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先后在大会开幕式及有关论坛推荐会上致辞发言。开幕式后,领导们兴致勃勃地深入博览会现场交流观展。
大会设有地理标志产品与地方特产品牌建设交流会,全国特星空体育 星空体育平台色产业发展联盟筹备、内蒙古农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联盟筹备说明会(闭门会),地方特产产业(蒙特优品)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电商助推共同富裕推介会,本土营销实战品牌专家支招革命老区特色产业发展及特产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品牌建设交流会,老区精神、红色精神艺术家书画笔会交流晚宴,最佳支持单位、优秀组织及参展单位颁奖等环节。
在博览会现场,各类民族特色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品类丰富,琳琅满目。这里设有老区特色产业形象展区、老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展区,绿色有机食品、老区特产手工艺品、文化非遗、特产食品以及银行、保险、证券、物流、电商、快递等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展区。
现场展示有内蒙古风味食品,有地地道道的农牧民自产自销产品的牛羊肉、牛肉干、乳奶制品等特产食品,有工艺考究的地理标志产品,包括蒙字标、老字号,三品一标及农牧业品牌、区域品牌、供销e家等。有山水林田湖草沙初级农林牧产品,也有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老区特色文化产品,也有驼绒、羊绒制品,有文化非遗物品、民族服装服饰、珠宝首饰、民贸用品、风电能源及稀有特色产品等。
同时,此次展会线上活动热度不减,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京东、拼多多、微信视频号、今日头条等媒介作以展示推广、带货直播。每天由内蒙古地方产品联合会形象大使“特产姥姥”直播12个盟市103个旗县区九大特色类别产品。
据了解,本次活动也得到区内外有关行业商协会,有关媒体的大力支持。据初步统计,现场零售近760万元,后续订货成交近2600万元;后续签合同数为56件,预计成交9200万元;现场交流加微信近9700多个,线万人次,线多万人次知晓及参与。品牌推广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省域。
大会会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内蒙古地方特色产品联合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郭浩东表示,当下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起步就是突破,能举办即为成功,毕竟动意筹划了五年,也是联合会成立10周年的献礼活动。这场博览会是一次集洽谈、订货、交易、合作等为一体的品牌展会,得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取得预期效果,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据了解,博览会今后将会继续举办下去,不遗余力地搭建平台,助推全区全国地方特产、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11月4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
为了种出茁壮可口的生菜,这群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农科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高校院所的年轻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产量高、品质好、能耗低、花费少的队伍将会胜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军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全球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纪录。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首场活动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该活动以“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供需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西安部分)”建设正式启动。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建设,建设周期5年。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以下简称“CHES计划”)观测策略日前在国际期刊《天文学杂志》发表。研究人员还模拟了目标恒星HD 88230周围宜居带存在一颗类地行星的情形,并进行了仿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副研究员杨阳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并以其溶液为光增益介质,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75%左右,九成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逐步提升,农村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
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公布了一份清单,列出了17种能致人患严重疾病甚至死亡的病原体。
IgE是过敏反应的核心免疫球蛋白,其与高亲和力受体FcεRI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浪潮汹涌澎湃。直播将展示行业数字化最新发展趋势AI+等前沿技术的最佳场景应用。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时空谱遥感数据综合与表征关键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独脚金内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植物激素,在调控植物分枝数目等生长发育关键性状中发挥关键作用。
期待更多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读物引领孩子们走进精彩的科学世界,让孩子们在科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团队开发了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指导葡萄育种的新方法,有望缩短育种周期,加速葡萄品种创新。
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等方面,中国都“名列前茅”,今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有望突破30亿。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打破世界纪录,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钻取了全球中低纬度冰川最长的冰芯,长达324米。
科学家走进校园做主题报告的宣讲形式,让现场师生不仅能感悟科学家精神、研习科学家攻坚克难路径,还可获得学术大家面对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