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热潮涌动体育之光照亮生活
绿城南宁,全民健身的热潮汹涌澎湃。从邕江两岸的运动盛景,到城市里随处可见的“10分钟健身圈”,再到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南宁市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呈现新气象,体育之光照亮百姓生活。
近年来,南宁市体育工作围绕“六个身边”工程,想群众之所想,办好民生实事,既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邕江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蜿蜒穿城而过,不仅带来一江碧水,更“孕育”出一条绵延数十公里的“全民健身带”。气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星罗棋布分布于邕江两岸;跑步、健步走、骑行、攀岩……完善的健身设施成为户外运动的欢乐天地;龙舟竞渡、桨板逐浪、尾波冲浪、水翼冲浪……无论是传统的水上运动,还是新潮时尚的新兴玩法,都能在此一展风采。
常在江边锻炼的市民陈佳奇感慨道:“在这里锻炼太方便了,各类健身场地和器材一应俱全,运动氛围特别浓厚。如今的邕江两岸,就像市民‘家门口’的体育场。”
邕江两岸浓厚的健身氛围,正是南宁市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将视野扩展至整座城市,健身场地设施不断优化升级,群众赛事活动开展热火朝天,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满满,一幅“我运动,我快乐”的时代盛景画卷正在邕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近年来,南宁市各相关部门因地制宜想对策,千方百计补短板,如今,城市闲置的“边角地”变身为市民日常锻炼的好去处,更多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0分钟健身圈”举步可达,体育公园、口袋公园和智能体育设施更是进一步满足了群众对全民健身的更高要求。
2024年,中央、自治区、南宁市三级政府投入资金8257.5万元,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项目221个。狮山公园体育公园等9个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市本级口袋公园(社区公园)规划建设1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逐年递增。
“硬件”扩大供给,“软件”也要跟上。“群众身边的体育指导”“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让全民健身向着全民组织、全民参与的更高层次发展。如今,南宁市累计注册登记成立的市级体育社会组织近300家,4万多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将科学健身知识和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国民体质监测站点通过“体卫融合”开展运动促进健康行动。
体育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群众健身氛围愈加浓厚。南宁市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线上线下健身指导科普宣传,关注“一老一小”特殊群体,为中老年人开设体质监测专场,常态化开展儿童不良姿势评估和干预,并创编“圆肩挺拔操”,改善学生体态,防控近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南宁市社会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陶启英介绍,2024年南宁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为近8000人进行体质监测,市民总体体质合格率为92.2%,较2023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
当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会激发出大众更多样化的健身需求。面对群众强烈的健身意愿,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大群体”格局初步形成,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也愈发丰富多彩。
2024年,南宁市举办了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社区星空体育官方入口 星空体育官网全民健身运动会、“酷动先锋”城市运动系列挑战赛、“邕城长者运动乐”系列赛、万村篮球赛等各级各类全民赛事活动近1000项次。南宁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突出群众参与性,设置了15个竞技体育项目和16个群众体育项目,并在年度传统比赛中增设市运会组别,基本覆盖全年龄段人群,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2025年南宁市全民健身大拜年活动”赛事活动超5800场次,参赛人数约3万人次,线多万人次。数据显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稳定在46%以上。
南宁市体育局副局长莫树森表示,2025年,南宁市体育工作将进一步深化“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推进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南宁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力争全年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1000项次,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人人能参与、全年龄覆盖的目标。
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南宁市正以蓬勃的活力和坚定的步伐,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之城。未来,南宁将继续在全民健身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记者 韦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